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中都强调了“本末”的概念,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,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。
在《大学》中,开篇即提到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这里的三句话被视为“大学之道”的三个纲领,也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三个途径。其中,“明明德”是指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这是实现个人成长和道德完善的根本;“亲民”是指要亲爱民众,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,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;“止于至善”则是指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,这是实现个人成长和道德完善的最高目标。因此,“本末”的概念在这里表现为,只有抓住了“明明德”这个根本,才能进一步实现“亲民”和“止于至善”的目标。
在《中庸》中,也强调了“本末”的概念。开篇即提到:“不偏之谓中,不易之谓庸。中者,天下之正道;庸者,天下之定理。”这里的“中”是指不偏不倚,即要保持中正的态度和行为准则;“庸”是指稳定不变,即要坚持一贯的原则和标准。而“本末”在这里表现为,只有抓住了“中”这个根本,才能进一步实现“庸”的标准。
总之,“本末”的概念在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中被视为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。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和主要矛盾,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,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。同时,“本末”的概念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“中庸之道”,即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适度,既不能偏激也不能过于保守。